我们在3岁之前就学会了说话,学会了指认周围熟悉的事物,学会了认识亲近的人,学会了分辨颜色、气味和形状等。我们如果在3岁之前没有记忆的话,这些东西又是怎么在大脑中留存下来,甚至以此为基础构筑了我们完整的思维和认知体系的呢?显然,在婴儿到幼儿的这几年时间里,我们不仅有记忆,而且记忆力非常强大,这几年中我们接收的外界信息,数里庞大得难以想象,我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,不断地认识一个全新又陌生的世界。
又有人开始产生疑问,既然我们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如此出众,那么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回忆起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呢?现在科学家们普遍认为,那是因为我们大脑的长期记忆的能力还没有完善,不能很好运作,婴幼儿时期的记忆更多的是一种形象记忆,没有任何目的和意图,都是随意进行的,那些形象鲜明,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,会更容易被记住,但是这些记亿就像是被原封不动地存在大脑中的某张图片,它只是一个轮廓、片段和印象,而没有被理解成为知识,进而牢固深刻地存留在大脑中,这种记亿是一个短暂的过程,如果不进行重复,很快就会被遗忘。通常,周岁以内的孩子,记忆只能保存几天;2岁左右的孩子,记忆能保存几个星期;而3岁大的孩子,则能够认出几个月没有见的亲人。
孩子从4岁开始学会思考,认知能力增强,并使用“记住”或者“忘记”之类的表达记忆概念的词,这说明,孩子从这个时候起,长期记忆系统开始发挥作用,一些对我们产生影响,印象深刻的事情开始转化为一种长期的记忆被保留在大脑中,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回忆就能够回想起来。
记忆是一种天赋,拥有回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,但是有时候,“遗忘”也是一种恩赐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,人们会无意识地抑制负面的记忆,一些悲伤、痛苦或者恐惧的记亿即使仍然存储在我们的大脑潜意识中,但是很难被唤醒,形成回忆,就好像我们已经将它们彻底“遗忘”。